燃烧和灭火 教学建议
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,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。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,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,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,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。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,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,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,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,说明随时注意防火、防爆,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。
教学建议如下:
2.关于灭火的原理,也可由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来推出,再通过【实验7-1】和自制灭火器来加以验证,教师可加以引导或最后总结。
3.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,可由教师或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发生的火灾或爆炸的实例;可让学生观察周围何处贴有注意安全的图标,建议哪些地方还应加贴等。通过此内容的教学,使学生能在平时增强防范灾害的意识,注意采取安全措施。
燃烧和灭火 教学策略
1.组织学生探讨并举例说明火对人类生存的意义。
2.根据课本“活动与探究”的实验,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条件:可燃物;氧气或空气;达到着火点。
说明:
①燃烧一般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。
②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,不能随意改变。
3.根据生活常识,列举一些火灾的事例和灭火的方法,结合课本[实验7-1]和[实验7-2],总结出灭火原理。
4.展示一些常用的消防器材,选择灭火的影视素材播放,引导学生找出灭火的方法和消防知识,理解课本中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的含义。到实验室或一些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、油库、商场等地方实地调查后,设置虚拟火灾现场,组织消防演习方案评比,强化消防安全意识。
5.课本习题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讨论完成。
燃烧和灭火 知识点拨与学法指导
1.目标剖析
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。教材要求分析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。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,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,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,并通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,说明随时注意防火、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。本课题的学习目标是:
(1)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;
(2)介绍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;
(3)通过活动和探究,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。
2.知识要点
(1)燃烧条件的探究思路
教材通过实验进行对比分析,让我们认识了燃烧的条件。从中不难看出,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设计思路为:围绕可燃物、助燃物(O2)和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来进行对比实验。在对比实验中,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。
(2)燃烧的条件
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、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
①可燃物
②氧气(或空气)
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(也叫做着火点)
(3)灭火的原理与方法
由燃烧的条件进行推论,可以得出灭火的原理:
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
②隔绝氧气(或空气)
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
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如下:
泡沫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木材、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火灾。
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的火灾外,还可用来扑灭油、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。
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、贵重设备、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。使用时,手一定要握在钢瓶的木柄上,否则会把手冻伤。
(4)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
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,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,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。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(或空气)混合,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,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。因此,加油站、面粉厂、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。要记住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(见课本图7—12)。
本站初中在线http://www.789zx.com所有资源都可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,欢迎您下次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