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材分析:
《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》属教材新增的内容,旨在通过调查,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,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。在学习方法上,从宏观到微观,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,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《课程标准》倡导探究学习,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,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,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,使之具有科学性,合理性,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。
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,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,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。
教法建议:
本节是一节调查课,在调查之前,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开展调查。
教师可从具体事例入手,如提出:假如要调查本班同学身高,应该怎样做?将调查的目的、对象、方案、范围等具体化,有利于学生理解调查的一般方法。教师还可进一步提出,假如要调查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,又该怎样做?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选取样本的重要性。
在调查校园、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,一定要把组分好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,这样有利于管理和完成调查任务。对调查表或调查报告,可结合练习第3题一起完成,教师可给出评价等级和评语,也可以选择较好的调查表或调查报告举办一个小型展览。
仅仅调查到身边有多少种生物是不够的,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类,归类的方法可参考教材中的提示。目的是通过归类活动,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归类有利于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,从而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。
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几个问题。
(1)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,小组内事先设计好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,这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,避免盲目。
(2)调查评价可分两方面,一是小组内互评,让学生根据调查时的认真态度评分。二是教师应给调查报告,作出评价等级和评语。
本站初中在线http://www.789zx.com所有资源都可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,欢迎您下次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