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材分析
1. 地位和作用:
《生物的特征》是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“生物和生物圈”第一章“认识生物”中的第一节。本章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,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,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。本节内容为初中生物阶段开头篇,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作出较好的铺垫,课本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,其语言简捷明了,并不是居高临下的结论,而是非常有人性化的提示,留给学生以思考、分析的空间。
2. 教学目标:
知识目标:
(1)观察生物和非生物,比较它们的区别。
(2)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。
能力目标: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发散思维能力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。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。
情感目标:增强热爱大自然、保护大自然的情感,更加热爱生活,珍爱生命。
3. 重点和难点:
重点:
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。
②增强热爱大自然,保护大自然的情感。
难点: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的培养,学生讨论的组织。
4.课前准备:
教师: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,准备生物标本实物。
学生:学生准备实物,例如盆栽植物、含羞草、蚂蚁等。
教法建议:
本节课是初中生第一节生物课,应将本课上得比较活泼,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因此本节课以讨论课、活动课或在课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会取得不错的效果。为了达到上面的效果,教师可以首先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生物的认识,并列举教室中、操场上等存在的生物和非生物,进而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特征。在总结的基础上,布置学生阅读课本的几项生物的特征。
最后,教师将一些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物体投影到屏幕,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是生物,并分析这些生物是否具备以上所总结出来的一般特征。
本站初中在线http://www.789zx.com所有资源都可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,欢迎您下次再来。